自然博物館老館關門超兩月,指示牌卻仍在工作,成了誤導牌。在本報連續兩天曝光后,指示牌仍堅持不“下崗”。昨天青年報記者從該指示牌的主管單位獲悉,由于起初沒有考慮周全,之前決定對指示牌內容進行調整的計劃有變,他們將盡快拆除指示牌。
自然博物館老館閉館后,過期指示牌的確誤導了一部分游客。但市旅游局考慮到,當初設置此牌不易,如簡單一拆了之,反而勞民傷財,應該進行重復利用。起初考慮將原自然博物館老館的指示牌更改為外灘景區的指示牌,但經過研究后認為不合適,所以決定拆除指示牌。
但不少市民卻對主管部門的拖泥帶水的做法不甚滿意。不管是拆除,還是調整內容,這兩種做法老百姓都能接受,只求不要再拖延時間。“牌子多樹一天,就有可能多一人被誤導。只求相關部門能加快速度,盡快拆除,別再害人了。”在附近上班的陳先生直言不諱。
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解釋,“市旅游局并沒有相應的施工力量去拆除,拆除工作全部由交警下屬的一支拆除隊進行。在本周一接到青年報記者的來電后,便時間與交警方面取得了聯系,將情況進行了通報。目前我們只能加強跟交警部門溝通,以求盡快拆除。”
本報“全城隨手拍干掉誤導指示牌”的活動昨天依舊在進行。昨天下午,先后有兩位讀者都通過本報微信反映,延安中路常德路路口和陜西南路上的兩塊藍底白字的路牌上,陜西北路和陜西南路的英語翻譯出現了錯誤。陜西的英語翻譯成“Shaanxi”,中間多了一個“a”字,容易誤導外國游客。
相關負責人解釋,這是一個特殊的設定,主要是為了區分“山西”與“陜西”,由于這兩個地名的拼音完全相同,為了區別,特意將“陜西”翻譯就設定成了“Shaanxi”。